「牙周病」你該知道的牙周病原因、症狀與治療注意事項
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的統計數字,2018 年度國人整體醫療費用支出的前五名依序為:
- 慢性腎臟病:513.78 億
- 第二型糖尿病:291.68 億
- 齒齦炎和牙周疾病:171.02 億
- 齲齒:167.09 億
- 原發性高血壓:139.2 億
其中,屬於牙科方面的主要疾病就分居第三名與第四名,加起來的話還超過第二名的糖尿病費用支出,也分別比抗癌治療、呼吸衰竭、慢性缺血性心臟病…等醫療支出的名次還要更前面。這代表著民眾對牙齒 / 牙周健康的保健觀念還有進步的空間外,定期的牙齒口腔檢查更是非常重要。
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也明確表達出一般人對於牙齒痛與看牙醫的恐懼。今天我們針對國人常見的「牙周病」做簡單的介紹:告訴您什麼是牙周病,以及牙周病的初期症狀與治療方式。只要有正確的牙齒/牙周保健方式,牙周病是可以預防與早期治療的!
什麼是牙周病?
牙周病其實指的就是牙齦、牙周膜、與齒槽骨等牙齒周邊組織的炎症,可大致依齒槽骨有無被侵犯等病況,分為牙齦炎與牙周炎二大類:
- 牙齦炎:屬於最初的牙周疾病,發炎範圍侷限於牙齦組織。常見症狀為牙齦紅腫出血、隱隱疼痛、刷牙時牙齦出血現象。
- 牙周炎:當牙齦發炎症狀置之不理,使得牙菌斑、牙結石、食物殘渣堆積在牙齒周圍後,細菌沿著牙根表面往根尖處累積,侵犯至牙齦下方的齒槽骨及牙周韌帶,會引發身體免疫反應造成牙齦紅腫發炎流血,形成較嚴重的牙周炎。更有可能因此『齒槽骨流失』,牙齒開始鬆動搖晃。
牙周病的原因?
牙周病的原因主要是口腔衛生不佳或是清潔方式不正確,導致牙周病細菌、牙菌斑、牙結石、食物殘渣堆積在牙齒周圍,並沿著牙根表面往根尖處累積。這些細菌產生的毒素會引發身體免疫反應,造成牙齦紅腫發炎流血,若置之不理,牙根周圍的齒槽骨就會漸漸流失,牙齒開始鬆動搖晃,而大部分民眾都是到最後牙齒鬆動或掉牙時,才發覺自己有牙周病而來就診。
牙菌斑是牙周病與蛀牙的源頭
牙菌斑是覆蓋在牙齒和牙齦的黏稠薄膜,主要是由細菌組成,其餘是細菌分泌的酸性物質、食物殘渣、唾液,與口腔黏膜脫落的細胞。隨著時間發展,細菌種類比例會有改變,目前在口腔內的細菌種類高達上千種。
如果任由牙菌斑在牙齦周圍不去清潔,就會漸漸鈣化形成牙結石,牙結石的表面更容易附著大量的細菌,導致牙齦炎之後再破壞到齒槽骨,進而發展成牙周病,牙齒本身也會產生齲齒的問題。
我們建議每天刷牙以及使用牙線儘早去除牙菌斑,平時最簡易的方式是使用『牙菌斑顯示劑』檢查潔牙的狀況;但如果已產生牙結石,僅靠刷牙和牙線很難清潔,須請牙醫以專業方式去除。
牙周病的症狀有哪些?
由於牙周病初期症狀不明顯,也可能不會有明顯的痛感,所以常常被忽略而導致延誤治療,甚至演變成嚴重牙周病。若您發現自己有以下症狀,可能就是牙周病的警訊或前兆,必須及早就醫治療:
- 牙齦流血或牙齦顏色改變
- 口臭
- 突發性牙齦紅腫
- 牙縫變大
- 牙齒鬆動搖晃或移位
- 牙齦萎縮、牙根外露、牙齒敏感
接下來我們就一一來解釋這些牙周病症狀是如何產生的,有助於您在牙周病惡化前及時注意。
刷牙時牙齦流血、牙齦顏色改變
健康的牙齦是呈現粉紅色的,若有外界感染的壓力,內部微血管就會擴張使血液送往該處排除入侵,初期免疫和後續產生抗體的反應是身體自然保護機能,此時牙齦可能因充血變紅,並且容易流血。如果置之不理任由情況惡化,牙齦和齒槽骨都會破壞,空洞的區域大部分會由肉芽組織填入,漸漸可能看起來會變成紫色且產生化膿現象。
長期『細菌感染』和『發炎』反應會產生『活性氧』,也就是牙周疾病到影響全身的開端。所以面對鏡子刷牙時,不妨自我檢測牙齦的顏色、牙齦是否容易出血、牙齦是浮腫還是紮實。
口臭
90% 左右的口臭都是由口腔問題引發,在牙科通常會造成口臭的原因可能有:
- 口腔衛生欠佳(牙齒、牙周疾病和舌頭都可能是口臭的來源)
- 唾液分泌變少
- 抽煙
口臭與口內『揮發性硫化物』有高度正相關性,牙周病和舌苔是主要來源。所以完整的牙周治療並且維持良好口腔衛生,經常用軟毛牙刷輕刷清潔舌頭,可以有效降低口臭問題;漱口水可以當作輔助,初期有效但通常超過兩星期則不會有更好的效果。
全身性疾病或其他原因佔口臭問題的 10% 左右,則可能需與耳鼻喉科或是內科會診。
突發性的牙齦紅腫
牙周病的感染是屬於慢性發炎,身體的免疫力會對抗細菌的侵入。平常身體狀況穩定,免疫力與細菌達到平衡無感狀態,可能我們主觀就不會覺得有因為牙周病而疼痛不適;但是當免疫力低下時,細菌無法被抑制,就可能爆發急性的發炎,在牙齦的表現就是突然腫起。
通常免疫力相對低下常發生在以下狀況:
- 睡眠不足(熬夜)
- 感冒
- 壓力大
腫如果暫消了不代表沒有問題,此時建議給醫師詳細檢查診斷。除了牙周問題,牙髓病變、口腔潰瘍或是其他疾病都可能有類似的症狀,針對病因治療才能夠真正徹底改善。
牙縫變大、牙齒鬆動搖晃、牙齒移位
牙周病齒槽骨流失,會使牙齒沒辦法支撐正常的咬合力量而鬆動。經過計算,咀嚼過程中牙齒負擔的力量可以高到六十多公斤,當牙齒排列不佳、只用單邊咀嚼或有磨牙習慣者,就有可能因咬合的問題使得單顆或局部牙齒負擔過重。
受衝擊的牙齒會開始搖晃,牙周也漸漸受損破壞,本來沒有咬合問題的牙齒,因為牙周病齒槽骨流失,使得該牙齒沒辦法支撐正常的咬合力量而開始鬆動。若此時因牙齦浮腫或是有缺牙問題,某些牙齒在咬合時就容易產生『過早接觸』(premature contact)和『病理性移位』(pathologic migration),進入牙周病和咬合傷害雙重打擊的惡性循環,同時影響到功能與外觀。
通常我們在治療這類問題時,除了牙周控制外,可能會利用『咬合調整』(occlusal adjustment)、『齒間固定』(splinting)或『咬合護套』(occlusal splint)等方式減輕或避免咬合問題對牙周的衝擊。
牙齦萎縮、牙根外露,引發牙齒敏感
牙醫在門診很常遇到患者覺得牙齒會酸痛而來檢查。如果我們排除明顯蛀牙的因素,很常見到的是『敏感性牙齒』或『牙本質敏感』(dentin hypersensitivity)。
牙周病常會造成牙齦萎縮與牙根齒頸部外露,引發敏感症狀。它的特色是當牙齒遇到溫度變化、酸性食物、甜食、刷牙、吹風或局部滲透壓改變時,產生的酸痛不適感,這種酸痛感主要是牙本質外露所造成。
牙周病所造成的牙齦萎縮通常很難再長回來,若您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牙齦萎縮的症狀,建議及早請牙周專科醫師診斷治療。
針對牙齦萎縮的治療,牙周專科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牙齦萎縮程度做手術或非手術的治療建議。想了解更多關於牙齦萎縮,推薦看看:牙齦萎縮如何補救?牙齦萎縮的原因、症狀、治療方法
牙周病好發在哪些年齡層?
在門診中,我們最常見到的是慢性牙周炎。它是由於牙菌斑堆積、口腔衛生不佳所造成的牙周發炎、破壞,牙齒的地基支撐破壞後導致牙齒搖動或脫落。這類的疾病發展進程比較慢,並且破壞程度和細菌的累積比較有關係。牙周炎可能發生在各個年齡層,以成年人居多。
但牙周病卻不是成年人才有,另一種牙周病是『青年型牙周病』,或是『侵襲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它會發生在年輕的族群並且會有遺傳傾向。可以分為兩類:
- 局部侵襲性牙周炎 : 發生在青春期居多,影響的牙齒通常在門牙和第一大臼齒
- 全口侵襲性牙周炎:通常在青春期開始,發現在30歲左右,影響擴及全口
侵襲性牙周炎破壞速度很快,並且不見得會有很多的牙菌斑或牙結石堆積。這類牙周炎常是因為身體的免疫異常,在治療方面除了牙周治療流程外,效果會比較難預期,因此需要更嚴密的追蹤與控制。
侵襲性牙周炎的特色是:
- 牙床破壞速度是慢性牙周病患者 7 – 10 倍,可能在 50 歲以前就面臨全口無牙的風險。
- 台灣盛行率約 1%,發生在年輕族群並有遺傳傾向,患者通常介於 10 到 30 多歲。
- 因有遺傳傾向且擴及堂/表兄弟姊妹,故發現診斷為侵襲性牙周炎時,家庭其他成員會建議在青春期或更早就開始接受牙周檢查,若需治療儘早介入以減低牙周破壞。
我收治的牙周患者大部分屬年長者,但其中最年輕十歲時就有嚴重牙周破壞!先透過第一階段牙周治療,搭配抗生素輔助、加強口腔衛教,持續每三個月追蹤,牙周症狀才比較穩定。目前已經追蹤 8 年,沒有拔除任何一顆恆齒。
影響牙周健康的外部因素
在了解牙周病成因後,大家還必須注意一些外部因素,如:生活習慣、其他慢性疾病等,因為這些因素可能會加重牙周病或是讓牙周病不易控制:
抽煙
抽煙會導致牙周病惡化,電子煙對身體和口腔健康的危害也很大
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抽煙是牙周病的危險因子,它會加重牙周病並且也導致牙周治療效果變差。吸菸患者因循環比較差,牙齦不易流血,容易誤以為牙周健康,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香煙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
- 尼古丁(Nicotine):損害免疫功能並降抵抗力,影響牙周正常生理功能
- 多種揮發性化學成份:對牙周組織造成慢性傷害
它會造成:
- 血液循環變差,免疫能力變弱
- 唾液分泌抑制,減少唾液清潔的作用。比較容易產生牙垢和牙結石
根據醫學研究報告顯示:
- 吸菸者比不吸煙者得牙周病的機率約高 2.6 ~ 6 倍,並且有高達 4.7 倍的機率有嚴重齒槽骨破壞
- 影響牙周病治療效果與傷口癒合速度
- 菸抽得越多,牙周病風險跟著上升,就容易提早失去牙齒
因此,抽菸可能有一時減輕壓力或是精神放鬆的效果,但是代價卻是自己無法挽回的健康,衡量得失是非常不划算。若想要有健康的牙周,建議現在就開始戒菸!
那如果是最近比較流行的電子煙呢?是不是比較無害呢?電子煙對身體和口腔健康的危害也很大,電子煙由電能驅動霧化劑,經由填充式的煙液產生煙霧,大部分含有尼古丁、甲醛(福馬林)及其他對身體健康危害的物質,它和香煙都會造成二手菸和空氣污染危害。
根據相關研究,電子煙對口腔健康的危害包含:
- 有毒物質直接造成細胞受損、免疫力低下、組織修復能力降低影響傷口癒合
- 造成黏膜下纖維化(癌前病變)
- 細菌量增加會造成蛀牙和牙周病
- 口乾及煙垢使牙菌斑容易堆積與蛀牙率增加
- 牙齦發炎、牙周病更加嚴重,且牙周治療效果變差
糖尿病
負負循環-糖尿病與牙周病的關係
研究顯示糖尿病和牙周病是雙向關係,若同時有糖尿病和牙周病,治療要『雙管齊下』,否則兩病會彼此牽制不容易控制。
糖尿病患者體內的糖化終產物 (AGE: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 所產生的發炎反應和很多血管病變有關,也使得糖尿病有全身性的併發症。除了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以外,牙周病也被公認為屬於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確實,糖尿病患者的牙周修復與傷口癒合能力比較差。
牙周病也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阻抗 (insulin resistance) 現象。這會干擾血糖正常下降,使得糖尿病更難控制。
美國和歐洲的牙周學會聯盟在 2013 年聲明:
- 糖尿病患者應被告知有併發牙周病的風險,同時建議接受完整的口腔檢查。也可能會有其他口內併發症,例如:口乾症、念珠菌感染等。
- 牙周病患者或是有糖尿病危險因子的狀況,可建議患者至內科做更詳細的檢查或治療。
藥物副作用
某些內科用藥會有牙齦增生的副作用,如:
-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 (calcium channel blocking agents):常見高血壓患者的長期用藥,例如脈優(norvasc)
- 抗癲癇藥(anticonvulsants):phenytoin(『癲能停』dilantin)
- 抗排斥藥:環孢靈(Cyclosporine),此類免疫抑制劑常用於器官移植患者。
通常服藥 1 – 3 個月會發生,牙齦腫大後若同時口腔衛生不佳,就可能進入發炎更嚴重、更腫和牙周病的惡性循環。
若有這類情況,首重改善口腔衛生,確實刷牙以及用牙線或牙間刷清潔牙縫,半年定期至牙科檢查。若內科不建議停藥換藥,則必要時進行第一階段全口牙周治療或牙周手術。
其他造成慢性牙周病不易控制的局部因素
-
已經不密合的牙齒填補物質或是假牙
主因是它會造成治療或是清潔的死角。因此有些情況醫師會建議先拆除某些假牙,再進行徹底的治療。可以比喻成床底下的灰塵不容易清潔,與其在四周清除灰塵,不如把整個床板移開,才容易徹底清潔的概念。
- 牙套邊緣比較深入牙齦溝內,侵犯『生物寬度』,導致牙齦發炎出血沒辦法改善。
- 二次蛀牙不密合於牙根表面,這樣會造成牙菌斑堆積,加重蛀牙與牙周的問題。
- 固定假牙或是牙橋,因為角度妨礙或是阻擋到超音波洗牙或牙周刮刀深入牙周囊袋清潔,成為治療死角而影響治療效果。
通常是先把舊假牙拆除換成臨時假牙,臨時假牙會盡量密合並且留有空間讓牙間刷通過,以利於牙周恢復。並且臨時牙可以在治療時卸下,治療完黏回,待牙周整體治療後,牙周在相對健康的狀態,再開始製作正式假牙。
-
齒列不整
牙齒排列不整齊會使得食物殘渣容易阻塞在牙縫裡,清潔不容易會造成牙菌斑的累積,進而產生齲齒與牙周病的問題。常常我們會看到在齒列不整處的牙周破壞會特別嚴重。
缺牙不補也會導致牙齒位置變化及排列改變。不包含智齒,人有28顆牙,缺了一顆的影響絕對不是 1/28。齒列不整,所有的牙齒及咬合咀嚼都會受到影響,也最後會增加重建的複雜度和困難。
-
智齒
根據研究指出,第二大臼齒的牙周健康和智齒也有關係。
瑞典研究機構發表在 2019 年三月份美國牙周醫學會期刊,研究『拔除智齒對相鄰第二大臼齒牙周健康的影響』(參考資料-7)。結論指出:拔除第三大臼齒(智齒)改善第二大臼齒的遠心端(後方)的牙周健康,也使牙周比較容易清潔。
但有牙周病史、拔牙之前牙周囊袋就很深、年齡比較大的患者,復原能力會比較差,會比較容易在智齒拔除後有殘存深的牙周囊袋,需特別注意。
通常我會建議,依患者自己清潔的能力決定是否拔除。如果位置太後方清潔不到並且對咬合沒有幫助的智齒,會建議拔除。對於鄰牙是一種預防性的處置。
牙周病植牙與美觀重建
牙醫的目標早期在治療疾病和恢復咀嚼功能,但隨著民眾對『美』的需求與要求變高,牙科治療的領域提升到除了健康以外還要顧慮到美觀。也因為如此,越來越多人選擇陶瓷材質的牙冠/假牙進行植牙、全口重建,取代了之前常用的金屬材質。
美容牙科其實不是一個牙科的次專科,它的範圍很廣,可能包含數個專科的治療,有時複雜的案例對於醫師甚至是醫療團隊都要有很好的配合才能成功。
在做美觀重建前,會建議徹底評估患者整體的牙周或缺牙狀況。如果有牙周病建議先控制,並且要改善患者的口腔衛生。最根本問題獲得解決後,再進行牙齒的美觀修復(植牙、全瓷冠、牙齒貼片…等)。有健康的前提,患者口內的成品才可能長期穩定耐用。
「想要做全口重建、植牙或牙齒變美?先控制好牙周病,有健康牙周才可以長久!」
若您因嚴重牙周病面臨缺牙或植牙情況,想知道牙周病能不能植牙?成功率高不高?繼續看看我從牙周病專科醫師和植牙專科醫師的角度,分享牙周病植牙存活率和後續維護的重要性:牙周病植牙,專科醫師建議先做好這件事
植牙後還會得牙周病嗎?
根據調查指出,國人 25 歲到 39 歲的缺牙率有 45%!而用人工植牙修復缺牙,是不少人會選擇的方案。植牙後就一勞永逸嗎?錯!其實植牙後更要注意牙周健康。做完植牙、全口重建後,更要注意牙周照護,以免得到『植體周圍炎』。
植牙也會有植牙的牙周病,稱為『植體周圍炎』。若有牙周病、抽菸、口腔衛生不良、植牙後未定期回診檢查維護,都會提高其風險,植體周圍炎嚴重時可能需要移除植體。因此植牙完成只是一個階段,完成後也一定不要忽略定期檢查和口腔清潔的重要性。
牙周病治療,該找牙周病專科或一般牙醫診所?
牙周專科醫師與一般牙醫師有什麼差異呢?相信大多數民眾不太了解。牙周病專科醫師是經過牙周病專業訓練,具備牙周病獨立診斷與牙周病治療能力的牙醫師。
除了大學六年基本教育,額外要接受三年的臨床專科訓練後及發表文獻到學會專屬的刊物,再接受學會的筆試口試通過後,才能成為臺灣牙周病醫學會的專科醫師。目前學會專科醫師大約四百位。
目前全台約有一萬五千名牙醫師中,有專科醫師資歷的比例並不高。為順應世界潮流,提升牙科教育與醫療水準,在 106 年底衛福部的公告中,牙科次專科醫師分科制度修正增加到十個次專科。
如何找到牙周病專科醫師?
如果您方便到桃園當代牙醫植牙中心,我們會從初診開始就為您做詳細的牙周病全口檢查、診斷,並為你制定專屬的牙周病治療計畫(預約諮詢)。
如果您不方便到桃園當代牙醫診所,您也可以透過『臺灣牙周病醫學會』 (Taiwan Academy of Periodontology) 的官網查詢牙周病科專科醫師名單,尋找住家附近的牙周病專科醫師。
牙周病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大家容易忽視牙周病的原因,是初期牙周病常常不見得會有明顯疼痛,等到嚴重的牙周病症狀出現,例如:咬合不適、牙齒搖晃或甚至到牙齒脫落,才會有警覺到該就醫處理。
當出現嚴重的牙周病症狀時,通常治療效果都會比較不理想或是仍然需要拔除患齒;患者也可能因缺牙,會需要額外的預算來做植牙或其它牙齒重建功能。
所以如果當您發現到牙周病相關症狀,就可能是牙周問題的警訊,建議還是要給專業的醫師檢查診斷,及早控制與安排治療。
想知道更詳細的牙周病診斷與治療過程,可以點擊下圖看更多不同年齡患者的輕微/中等/嚴重牙周病治療和植牙案例,更了解牙周病治療程序。若發現自己有相似的牙周病症狀,建議及早進行牙周病治療。
備註:療程效果因個人狀況而有所差異,請諮詢專業醫師為您制定合適的療程。
參考資料:
- Gum Disease In Children – American Academy of Periodontology(美國牙周病醫學會)
- Is Vaping Bad for Your Teeth? 7 Things to Know About Its Effects on Your Oral Health – Healthline
- “Recent Updates on Electronic Cigarette Aerosol and Inhaled Nicotine Effects on Periodontal and Pulmonary Tissues,” 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Oral Dis., Nov. 2017.
- “E-cigarettes and Flavorings Induce Inflammatory and Pro-Senescence Responses in Oral Epithelial Cells and Periodontal Fibroblasts,” Oncotarget., Nov. 2016.
- 您應該知道的電子煙30問 –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專刊
- “Diabete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s: consensus report of the Joint EFP/AAP Workshop on Periodontitis and Systemic Diseases,” 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Apr. 2013.
- “Influence of mandibular third molar surgical extraction on the periodontal status of adjacent second molars, 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Mar. 2019.
新聞連結:
- 「腎臟病醫療費513億 蟬聯我國各項疾病之冠」- 聯合新聞網
- 「慢性腎臟病蟬聯醫療支出第一名 健保513億」- 公視
- 「青年型牙周病 當心年紀輕輕牙掉光」- 聯合新聞網
- 「植牙後疏於潔牙 他連掉12顆損失百萬」- 聯合新聞網
- 「植牙非老人專利!年輕人缺牙竟高達4成5」 – 三立新聞網